- 平淡的我 9
我月入1万,房贷5000多,正好符合题主的标准,抛去吃喝拉撒,口袋里和银行卡,不超过2000元的存款。属于月月光,而且不敢轻易聚会,具体的大家可以关注我,看看具体的内容,这里我就不细表了。
这月5号刚发的工资,存房贷加还信用卡,买水买电,结余2200元,车子还要喝油,一天吃饭钱不到60块钱。
我主要讲租房吧,租房在同样的小区同样的房型,大约比我付出的房贷要少3000元。那么,我每月就可以多出来3000块钱,去生活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养房贷,我不敢换工作,租房,我可以放飞自我,虽然3000块钱不多,节省点也是足可以挥霍几天的。看过一个抖音上的视频,两个人同事吃饭,一个顿顿肉,一个顿顿菜,原因是一个生的男孩一个生的女孩。
虽然,买房会给我们安全感,但只要口袋里有钱,租房一样会给我们安全感。别让房贷拴住了我们,做我们想做的吧。
- 半斤不八两 3
房贷占家庭收入一半,这事情我还真经历过,而且不仅占了一半,是占了60%!10年前事情了,当时我月工作5000多,房贷20多万,月供1700元,银行很顺利的给批了。事情发生变化是在几年后,地方调整企事业单位工资水平,一下子把工资降到了2700元每月。这下生活压力可就大了,扣除房贷,每月可支配收入只有1000元!
怎么办?只有有多少花多少呗,上的是全白班,兼职也没那么多精力。车子不开了(偶尔启动下防止部件损坏),交往能躲就躲了,吃饭穿衣能省就省了,遇到感冒,稍有迹象迅速三包感冒药下肚,把病情扼杀在鼻腔里,另外用3张透支开卡倒腾,应付日常开销及必须的人情来往。。。好在还有绩效工资和年终奖金,就这么熬了整整3年。现在想想当初那段时间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呵呵,都过去了
如果以现在的房价水平,月供占到月工资收入一半的话,那肯定不敢买房了,物价上涨太厉害了。过去100元在菜场转上几圈花不完,现在100元进菜场,除非你只买蔬菜,买个鸡鸭鱼肉,立马就变成小半截了;过去请客吃饭,几百元能吃到不错的标准餐,现在加上烟酒,没有2、3千别往饭店去,这还是小城市的标准,跑到一线城市,望望可以
- 追逐 2
有房才有家;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有真正的家。不应该让没有房子影响一家人正常的生活。购买房子实现住房自有这件事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如果一家人无自有住房租房居住,计划中购房的房贷支出只占家庭收入的一半;而且家庭收入的一半基本上可以支撑日常开支,这种情况就应该当机立断下决心买房。我认为家庭负债的合理程度在家庭收入的一半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对于住房有迫切需要的群体来说。
因为这样的支出只是把可以积累剩下的钱从箱底或银行转移到房子上。长年累月还房贷也是储蓄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在积累财富。家庭收入不能够完全或大部分作为日常开支,生活体验是要变化的。不过紧火的日子是短暂不会长久的。压缩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也是可以做到的。幸福的花儿要汗水浇,美好的生活靠拼搏去创造。刚需一族有这样的条件,节衣缩食都应该买。
住房自有的悠然和内心踏实的幸福感,真的是租房居住体会不到的。住房自有带来的隐形福利更是方方面面都会发生变化。奔着这些幸福,刚需有条件购房一定要买,完全应该。如果有栖身之所,购房作为投资,那就要谨慎了。“住房不炒”的大方向是板上钉钉不可改变的事。未来收益变数太大说不定。为了一份不可预期的利益担负沉重的支出负担大降生活水准,就不恰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