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千万的刚需网红盘,究竟谁在买?
这个周末楼市最大的新闻是新华社记者发表了题为《抑制楼市打新热需要硬核举措》的新华时评,列举了近期深圳华润城润洗一期的开盘,遭遇打新热,9690个符合选房条件的人,争抢1171套房源。
文章说,十几万元一平米的商品房,俨然成为火爆的投资品。“打新热”背后的买房谋利现象,显然与房住不炒的理念背道而驰。
那到底该怎样看待当前部分城市出现的楼市“打新热”呢?
这并不是从深圳开始出现的,之前在南京、成都、杭州等地已经非常普遍了,大家之所以抢购新盘,说到底还是因为存在价格倒挂。
也就是说同样的片区同样的楼盘,二手房比较贵,而新房明显便宜,而且税费低。新房之所以明显便宜是因为政府限价。
以深圳润四为例,前面几期的润一、润二可以交易的二手房市场价在每平方米16到18万之间,而润四的均价在13万左右。
这就是所谓抽中一套房,那就可赚五百万说法的来历。这样就催生了投机热,让很多人没有换房的购房需求的人参与到“打新潮”里了。
另外稀缺的住房并没有被真正的刚需买走,而是变相的流入了炒房客的手中,所谓的“借票代持”,是有资金的人寻找有购房资格的无房户来合作借名炒房,至少有两种分红方式,一种是按照代持年份支付,每年数万元、数十万元不等的代持费,另一种是按比例分红,所谓的“众筹打新”是涉及的人就更多了,有人出房票,其他几个人出资金,相当于一个小型股份公司,大家约定到限售结束之后,卖掉分红,以目前的销售规则和调控措施,尚无法杜绝这种“众筹打新”,或者是“借票代持”的存在,抽中一套房稳赚数百万,在暴利的引诱下,很多人如醉如痴忙于卖房子、腾名额,或者是离婚、结婚,或者是筹措资金,寻找有名额的人,或者是能参与众筹的人,显然这种做法是无法安心工作的。
而“打新”如同抽奖,一次不中,还盼着下一次到了不思茶饭、无心工作的地步。所以“”打新潮”“打新热”的确到了该整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