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来,限购基本上成为楼市的主旋律,北上广深就不说了,买房已经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资格的问题,于是催生了很多假离婚,这估计也是房产史上的“佳话”了。新一线及很多二线城市同样一房难求,中签率堪比买彩票。买房难的背景下是价格的飞涨,自2016年以来,各地新房价格差不多涨了50%,从2015年的6793元涨到了2019年的9307元。
按理这个房价飞涨的逻辑是供不应求推动的,而供不应求显然是需求量太大,反应的是无房家庭或小房家庭数量庞大。但实际情况是2019年我们的户均住房拥有率达到了96%,差不多达到了普及程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而人均住房面积方面,我们城镇已经达到了39平方,超过芬兰和日本,远高于韩国,如果算上农村住房面积,应该更高。
所以说从住房实际需求上看,也就是说从自住需求上看,我们的购房需求量好像与楼市的火爆景象并不相符。哪么这些被抢购的房子都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是都用于炒房和投资了吗?当下投资购房是肯定存在的,并且比例也不会太低,但相当大比例还是自持为主。我们的楼市实在不见顶,再多的房子都能卖出去,主要还是和我们的生活观念有关。
有房才有家,所以无论多么困难,哪怕抵押几代人的收入,都要想办法买套房子或建栋房子。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并不满足一套房子,父母需要一套,夫妻孩子现在一套,未来还要给娃娃预留一套,这就需要三套,所以两三套房子的家庭不是个别。而经济宽裕的家庭,现在还在配置度假房,也有部分家庭配置了用于退休保障的出租房,所以这个需求就自然推高了户均住房拥有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