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汇数据

治理住房市场乱象,为何需要司法深度介入?

发布于 数据社区
1条评论

房地产市场混乱由来已久,现在正处于失控状态。乱才有大行情、大机会。各种各样的门道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分辨不清。

只有严格管理、规范合法的市场,才是健康的市场。

从几个纬度分析房地产乱象,让大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开发商是真的热销还是假的热销;楼市推高的逻辑在哪里?

第一,土地开发初期

开发商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减轻资金压力,开始卖楼花(无预售证)。

以前是内部销售,对象都是熟悉的人,价格非常优惠,基本低于开盘价格的10%~20%。

在热销的城市,对象都是普通接盘侠,无价格优势,谁叫大家去抢嘛。

前年,海南有不少这样的房子在卖,更恐怖的是,还没有打地基,房子都卖完了。这类人都是英雄好汉,为了高回报,风险意识全部不要了。

如果,土地有问题(比如土地纠纷、土地属性),就麻烦大了去。网上经常报道业主维权,就是这个道理。图便宜,当然要承担风险。

第二,销售时期

开发商为了热销,开盘时,请了不少人。这个大家都明白,都是让客户快速下定金,不然回去想一想基本没戏。

购房者有一个属性,在开盘时,很容易被置业顾问忽悠的团团转,这个利好、那个规划配套;再加上售楼处人一多,有总感觉你不买,马上房子就没了;还有,广播不断传来刺激信息,这个房号、那个房号被人家订了。不少人就这样匆匆买了房。

还有就是,房子第一期开盘,在规定的时间必须宣告售罄,不管是不是真的售罄。制造热销的局面,为下一期开盘做好准备。

二期高价开盘后,第一期的剩余房子就可以作为内部房源按照第一期价格销售。狠心的内部人员还要赚一笔,就是常见的喝茶费,少的3~5万、多的10多万。

第三,内部转让

很多人都听说过内部转让,价格比销售价低不少。

基本就是前期,买楼花的熟悉人或者第一期开盘时候的拿到的房子。

都会等到小区开发快结束的时候拿出来卖。中间有非常丰富的价格差价,这样货基本没有网签合同的。炒作方式也是喝茶费,不过费用相对上面的喝茶费较高。

第四,开发商转让给分销商

开发商为了快速拿到资金,楼盘会整体打包给分销商,据说是8折。

很多客户网签合同时候,需要打2次款,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市场是非常混乱的,就这样很轻易的把楼市价格推高50%或者更加高。

其实,楼市的上涨中介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是典型的背黑锅对象。

这些混乱当然需要司法部门来治理。

相关数据

  • 1987 - 2024
  • 亿元
  • 1991 - 2024
  • 元/平方米
  • 1987 - 2024
  • 万平方米
  • 1997 - 2024
  • 万平方米
  • 1986 - 2024
  • 万平方米
  • 1985 - 2024
  • 万平方米
查看更多
用户隐私权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4 goto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