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广东省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且已经维持了30多年。其实山东省的GDP总量也曾经连续四年(1982-1985年)称霸全国,排名第一。之后,山东省的经济先后被江苏、广东超越,下滑到第三名,并且和粤、苏的差距不断扩大,且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过几年浙江省都将有可能把山东省超越。一石惊起千层浪:山东将成为下一个东北吗,为什么近年来发展很慢?
一、与国家的发展政策相悖。近年来国家主要发展环保产业、绿色产业,“碳中和”等,山东本土产业不仅本身增长较慢,甚至都在“去产能”。缺少芯片、电子、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金融等新兴产业。而那些新兴产业的增速都超过10%,不仅受到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也受到社会资本的追逐,并且更加环保更健康,属于“朝阳产业”。
二、缺少国家战略,缺朋友圈。缺少“一带一路”,“双循环”战略等政策扶持,“中日韩自贸区”因为国外势力的干预,一直没有落地;广东有“珠三角”,江苏有“长三角”,当前都是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最高、资本最集中、人才不断涌入的地区。而山东省缺少这种高质量的城市群、都市圈,也同样缺乏一线城市的带动、辐射(无国家中心城市)。
例如: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其对江苏、浙江等地区的辐射(激励、带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同样,在珠三角有香港、广州、深圳,这些“一流城市”对政策、资本、人才、物流等资源的聚集,更容易获得市场青睐,进而更易带着周边地区发展。
三、传统重工污染产业多。改革开放后,山东省的经济发展集中在“对传统产业的规模扩张上”,要依靠对能源、资源的消耗,重点发展火力发电,钢铁、石化、化肥、冶金、炼油、机械制造、家电制造等等。这些产业对新技术的采用率相对较低,且缺少高新制造业,多为高污染、落后产业,对资本的拉动较低,对经济的推动较慢。
四、民营经济存在差距。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是浙江、福建,其次是广东,而山东与江苏相对较弱。 民营经济增加值广东比山东高出约1万亿!广东民营经济集中在轻工业、高科技行业,而山东集中在重工业领域。重工业领域经济产值看起来很高但实际上含金量很低。营业额动辄数千亿 ,但利润和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不高还伴有非常 严重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