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PPI上涨,主要受煤炭、油价上涨推动。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上涨0.7%,两者“剪刀差”达到历史极值。
上游原材料价格猛涨,下游消费品价格却涨不上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之后,煤炭、钢铁等上游产业产能,被压缩到几家大集团,这些大集团生产是有年度计划的,产品供应缺乏弹性。
而下游的小企业则非常灵活,赶上今年疫情期间制造业回流,出口创纪录,最终导致上游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而这些小企业由于竞争激烈,产品不敢涨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利润被侵蚀。
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短期来看,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要求上游的大集团增产。例如山西已经下了“军令状”,要保证今年煤炭供应,停产的煤矿有条件的尽快复产。
但长期来看,还是要在下游展开一场产业革命。有一些产业没有竞争力、赚不来多少利润又白白耗能的,该舍弃就舍弃。最终留下的,应该是那些有竞争力,敢于向外国消费者涨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