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商品房预售证到底意味着什么?对普通购房者有哪些影响?
- 你懂的 3
取消预售许可意味着游戏规则的改变,个人认为是拉高了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门槛(自有资金不足建设能力不强的街道开发游击队会没有足够的资本去四两拨千斤)
对银行放贷资金是一种保护,产权清晰了,抵押权明确。
对购新房者而言有利有弊。利是产权清晰了,避开了卷款跑路烂尾的产权巨坑。弊端就是购房成本再一次被拉高了(开发的融资利息必然会在房价中体现出来)
对购置存量房者而言是巨大利好。因为消灭了新建房的投机可能,新房和存量房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了(此时存量房的地段,生活配套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对土地招标而言是巨大利空。因为有实力做开发的机构少了,全国也就那么几十家体量大一些的开发商,得求着人家来建设自己的城市了。
- 多罗罗 3
有利有弊。对购房者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
先说利:加剧房地产市场内部竞争,对开发商资质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负债率、融资效率、土地储备、对外宣传等公司运营情况,建筑质量、环境配置、户型、容积率等房子自身情况,都是考察开发商的要素,取消预售制度,等于将问题及时呈现出来,以便开发商及时解决。
再说弊:房地产市场分化近一步加剧,本地小开发商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退出这个行业,市场供应量减少,大的开发商掌握话语权,房子价格很可能被人为提高,不论是刚需还是投资,进一步加大购房成本。
对于购房者的好处:减少对于开发商延迟交房甚至开发商跑路的担心,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跑路问题、房屋交房质量问题减少了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规范了房地产市场,迫使房地产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对于购房者的坏处:增大购房成本,对开发商越来没有话语权。
- q7pvipa 2
取消预售,显而易见的是和低价房说再见的时候。随着现房周期拉长,成本的进一步提升,一些小房地产公司的出局,两极分化越加明朗,造成地产相对的垄断,而目前一些小城市的房价都已经不可思议,在去库存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当务之急其实已经不再是遏制房价,升固然有泡沫危险,而保房价更加迫在眉睫,房价骤降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个政策的出台将减少房产的供应量以便市场慢慢消化,在一定时间内,房价将处于稳定阶段,5年—8年后房价将又是一个飞跃,然后真正进入租房时代。
- sky0129 1
个人理解,从预售制度在房地产改革的初期是极大促进了市场的发展的。由于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开发过程中有极大的金融风险和政策风险,正是预售制度的存在,才使得建国50多年一直存在的住房严重不足的矛盾在20多年的时间里得以缓解,人均居住面积从1997年的8平米左右增长到2017年的40余平方米,然而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包括工程交付难以保证(烂尾),工程质量难以保证,金融机构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也造成了较多的社会问题。就取消预售制度而言,其实是去杠杆的思想下的必然选择。短期对融资渠道窄,资金存量低,土地储备高(负债较高)的中小房企(特别是民企)冲击不小,必须挤压其尽快完成已有的土地开发,尽量赶在政策落地前实现降低负债,降低土储量,将资金储备增加到安全线以上,市场上的供应量会有所增加。长期而言,房地产部门的杠杆较低后,进入的资本减少,进入的门槛抬高,更容易形成垄断,而较高的金融成本意味着价格不可避免的具有更大的刚度,由于开发周期较长使得企业必须更注重产品前瞻性研究和质量控制。同时,房地产上下游企业(特别是钢铁、水泥等)的账期也必然拉长,对于这几十个行业的盈利能力也是考验,在完成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的调整之前,全国范围取消预售制度的可能性应该还存在较大的变数。
取消预售许可证制度,意味着房子盖好之后有卖房资格,客观上来讲保护了购房者的利益,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有更高要求。
但是取消这个预售不能完全做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现在开发商也会有很多办法来做,现在有的有认筹金、意向金、护照、会员卡等一系列办法来锁定客户,相对于提前卖房。
我的意见在取消预售的时候,监管要到位,设立专门部门管理预售开发商违规销售的问题,没有监管,制度好也不能完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