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富士康入驻河南,由此成为河南再也绕不过去的话题。10多年来,富士康对河南经济和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在很多人眼里,富士康就意味着代工和产业低端,是河南产业落后、没有发展前景的象征。
当年8月2号签约落地省会郑州后,富士康成为当时河南重点推进的15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之一,郑州在新郑航空港区划拨了约2000亩工厂用地用于新厂建设;而为了尽早投产,在新厂区建成使用之前,位于郑州新区白沙康庄村国棉四厂的新址被富士康暂时租用。
河南当时对富士康项目落地的迫切心理,由此可见一番。
一方面,河南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中原粮仓,这样的定位造成河南一直以来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大量耕地红线的存在也对河南工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河南也是我国人口大省,今天河南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常住人口也超过9600万,大量劳动力在省内找不到就业机会,纷纷前往沿海地区打工;
另外在富士康入驻那段时间还有个特殊背景,就是08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造成了当时大量农民工返乡,河南当时解决就业的任务也很重。
毫无疑问,引进富士康,就是当时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方法,可以说一举多得,富士康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入驻,既促进了河南的工业发展,也解决了数十万人的就业问题。
当然,这还只是短期利益,从过去十年来看,富士康可以说为河南经济的腾飞插上了一双翅膀。
在富士康等企业入驻之后,河南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以此为依托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区,另外新郑机场另辟蹊径以货运为突破口,开始发力;
在一系列颇具远见的政策及规划支持下,河南以及郑州的经济迅速崛起。
截止2020年:
河南对外贸易额超过6500亿,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超过4000亿;郑州新郑机场国际地区货运量和全货机航班量跃升至全国第5位,货邮吞吐量达到64万吨,规模居全国第6位,增速22.6 %,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
中欧班列(郑州)开行1126班,综合运营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跨境电商交易额1745亿元,增长10.4%,郑州海关验放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2.43亿单,货值306亿元,分别增长91.5%、89.4%;海铁联运班列全年发送4.82万个标准集装箱,增长27.9%。
自身实力的提升,也吸引了国家层面足够的重视和政策支持,米字型高铁、国家中心城市、自由贸易区、黄河战略、郑洛西经济带等,长期处于政策洼地的河南,终于也成为内陆地区发展高地。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沿海省份乃至部分中西部省份,河南的产业确实相对落后,顺富士康是代工也有一定道理,河南高新产业的缺乏也是事实;
但河南真的不需要跟其他省市比,真要比的话,10年前、20年前,河南与他们的差距更大;部分省份和城市,从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开始;而河南从一个农业大省到现在的全国第五经济大省,相比过去进步真的不小。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河南的产业升级,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等短板的弥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努力去做,进步就好。
最近又看到富士康在周口建厂,作为河南人口大市,看到今天的周口,依稀看到了十年前的河南,也希望周口经济早日腾飞。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