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上广深的人口数量整体出现了负增长,那么人口都流向了哪里?他们主要流入了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其中,老牌网红城市长沙排名第一,而在前五名的城市中,除长沙外,其它四个都位于中西部,如西安、合肥和南昌。并且中西部城市的人口增长还在延续,仅去年,成都常住人口就达到了2126.8万人,与北京的差距从2017年的300万人,现在已经缩小到了57万。若趋势持续,明年成都人口有望超越北京,成为全国人口第三大城市。武汉的常住人口为1373.9万,已经超越了天津,成为全国第八大城市。那么,为何中国的人口流动会发生这样的大变化?
首先,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正努力控制人口规模,作为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这些一线城市的人口承载已经到达极限。它们开始主动减少人口,疏散中心城市的人口,不再积极争夺人口,并用户籍等珍贵资源来吸引高端人才,追求高质量而非大规模发展。
其次,与一线城市相比,二线城市的性价比更高。虽然一线城市的薪资往往是二线城市的两倍,但考虑到房价,北上广深的房价均价都在7万/平方米以上,而二线城市的房价再高也只是2万/平方米,长沙更是只有1万二/平方米。房价上一二线城市的差距是4-5倍,这意味着在二线城市置业和成家,虽然收入可能略低,但购房的经济压力明显减少。
再次,人们往往随着产业发展而迁移。这几年二线城市的新兴产业还是颇有建树,比如说武汉的汽车城和光谷的光电产业就在蓬勃发展,而郑州有电子信息业,长沙有文艺餐饮和工程机械,合肥有京东方和智能家电,西安有比亚迪工厂,太原有轨道交通、南昌有航空装备等等。实际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吸引劳动力就业的特色产业链,也就是说,这些省会城市的就业机会一点都不输北上广深。
最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的贸易重心也发生了变化。近两年,东盟已经取代欧美,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使得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受益,尤其是南宁、昆明和贵阳,也为这些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意味着许多原本去北上广深打工的人,现在选择留在自己的省份发展,毕竟,在家乡工作,离家近、房价低、就业机会丰富,这正是“老乡别走”背后的吸引力。